托珠单抗药品说明书
托珠单抗药品说明书

托珠单抗药品说明书

更新时间:
2024-11-05
全部名称:

托珠单抗

适 应 症: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疾病。

药品价格:

请咨询13029446881(微信同号,7×24小时在线)

  • 药品简介
  • 用法用量
  • 不良反应
  • 全球找药
  • 患者反馈

托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降抗体,可通过阻断白细胞介素-6受体来减轻炎症,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

【外观】

澄清至半透明的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贮存】

2~8℃,避光保存。

【规格】

托珠单抗注射液:(1)80mg/4ml;(2)200mg/10ml;(3)400mg/20ml。

托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162mg/0.9ml/支。

【治疗疾病】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疾病。

【缓解症状】

本品用于治疗对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治疗应答不足的中到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成年患者,以及治疗此前经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答不足的2岁或2岁以上儿童的活动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其他用途】

静脉注射剂型用于治疗住院的新冠重症患者。

【联合使用药物】

本品可与甲氨蝶呤或其他抗风湿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品可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用于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用前须知】

对本品过敏者以及感染活动期患者应禁用本品,活动期肝病和肝功能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2x109儿)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3/ul的患者、老年患者应慎用本品。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用法用量】

托珠单抗注射液的用法为静脉滴注,一般成人推荐剂量为8mg/g,每4周静脉滴注1次,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每2周静脉滴注1次,用于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托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的用法为皮下注射,一般成人推荐剂量为162 mg,每2周1次,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禁用人群】

对本品过敏者以及以及感染活动期患者禁用。

【慎用人群】

轻度肝功能损伤减量至4mg小g,或者暂不使用,直至转氨酶恢复正常。

活动期肝病和肝功能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2x109儿)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3/ul的患者、老年患者慎用。

【特殊人群】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如果您已经怀孕、计划怀孕或是在哺乳期,请及时告知医生并咨询选择最佳治疗方更案。

儿童:儿童用药须在医生指导和成人监护下进行。

老人:由于老年人群的感染率一般较高,给老年人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本品。

肝损伤患者:应用托珠单抗,特别是合用甲氨蝶呤时,可能会使肝氨基转移酶升高,所以有活动期肝病或肝功能损伤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本品。

肾损伤患者:轻度、中度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缺乏相关研究。

【具体用法】

托珠单抗注射液的用法为静脉滴注,需由医疗专业人员以无菌操作方法将托珠单抗用0.9%的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

类风湿关节炎:一般成人推荐剂量为8mgkg,每4周静脉滴注1次。出现肝酶异常、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时,可将托珠单抗的剂量减至4mglkg,建议托珠单抗静脉滴注时间在1小时以上,对于体重大于100kg的患者,每次推荐的滴注剂量不得超过800mg。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若患者体重<30kg,一般推荐剂量为12mg>30kg的患者,推荐剂量为8mg/kg,对于体重<30kg的患者,推荐剂量为12mg/kg。托珠单抗可单用或与皮质类固醇联用。

托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的用法为皮下注射。一般成人推荐剂量为162 mg,每2周1次,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如患者应答不足,可调整至每周一次给药。

【用后须知】

患者使用本品时应注意是否发生超敏反应、转氨酶升高、病毒激活(如乙型肝炎病毒)、脱髓鞘病等症状如发生以上情况,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治疗。同时,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不良反应】

使用托珠单抗后,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感染:严重感染(其中包括一些含致死性结局)包括肺炎、蜂窝织炎、带状疱疹、胃肠炎、憩室炎、脓毒症、细菌性关节炎。如发生严重感染,应中断托珠单抗治疗,直至感染得到控制。胃肠穿孔:一般讲胃肠穿孔报告为憩室炎并发症(包括全身化脓性腹膜炎、下消化道穿孔、瘘和脓肿)输液反应:在输液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发作,而在完成输液24小时内发生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和皮肤反应(如皮疹,荨麻疹)。这些反应不影响治疗

其他:可见免疫原性、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酐酶升高、血脂参数升高等。

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应立刻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并由医生判断是否是否继续应用该药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