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0%-6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会发生骨转移。在骨转移患者中,由于肿瘤进展带来的一系列骨骼并发症(SRE)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骼手术和骨骼放射性治疗,同时骨转移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疼痛等症状,脊椎转移甚至还可能导致脊髓压迫乃至截瘫。因此骨转移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限制行动能力,同时还会增加治疗费用,严重的情况还会增加死亡风险,缩短生存时间,这些对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项纳入2052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数据显示,在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有54%的患者发生骨转移;在KRAS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有33%的患者发生骨转移;在ALK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有31%的患者发生骨转移;在EGFR/KRAS/ALK野生型患者中,有32%的患者发生骨转移。
在一项纳入189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中显示,EGFR突变、KRAS突变、EGFR/KRAS野生型患者选择服用第一代/第二代靶向药后骨转移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对比选择化疗后骨转移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两者数据非常接近。然而与其他基因突变患者相比,EGFR突变患者在骨转移后生存期明显更长(EGFR突变平均15个月、KRAS突变平均9个月、EGFR/KRAS野生型平均3.2个月)。而现今奥希替尼(泰瑞沙)是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首选一线治疗药物,平均无进展生存期18.9个月。
为了评估接受奥希替尼(泰瑞沙)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骨转移相关情况,专家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总共有250名患者参与接受奥希替尼(泰瑞沙)治疗,其中有107名患者选择奥希替尼(泰瑞沙)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有127名患者在开始使用奥希替尼(泰瑞沙)时已被诊断出骨转移,之后在使用奥希替尼(泰瑞沙)治疗过程中又有15名患者发生骨转移;另外,还有25名患者在使用奥希替尼(泰瑞沙)治疗期间出现骨转移进展,中位发生时间为服用奥希替尼(泰瑞沙)后的6.4个月;在所有142名骨转移患者中,有56名患者在他们的治疗过程中出现因骨转移带来的多种骨骼并发症(SRE),骨骼并发症(SRE)的中位发生时间为发现骨转移后的4.8个月。
使用奥希替尼(泰瑞沙)作为一线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8.9个月,使用奥希替尼(泰瑞沙)作为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6.3个月,两者差距不大。
此项临床试验纳入的250名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48.5个月,其中发生骨转移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37.2个月,无骨转移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66.6个月,明显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生存期更长。有骨转移但没有骨骼并发症(SRE)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41.1个月,有骨转移同时有至少一种骨骼并发症(SRE)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36.5个月,两者没有明显差异。
地舒单抗和双膦酸盐是骨靶向药物(BTA),可抑制正常噬骨细胞诱导的骨吸收,有效增加骨密度。骨靶向药物(BTA)在实体瘤和多发性骨髓瘤中可以起到预防骨转移或延迟骨转移发生时间。尽管有证据显示骨靶向药物(BTA)在乳腺癌患者中使用可以减轻骨转移引起疼痛,但在肺癌中尚不明确,而且骨靶向药物(BTA)在肺癌患者中的使用率很低。
在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靶向药治疗的EGFR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骨转移和骨骼并发症(SRE)的机率比较高,因此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法。大多数骨转移患者存活时间超过三年,并且大多数骨骼并发症(SRE)是在诊断骨转移的时就发现存在或在诊断出骨转移后的第一年发生,骨骼并发症(SRE)发生会导致患者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
在临床实践中很少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使用骨靶向药物(BTA),但是这种骨靶向药物(BTA)在欧洲却经常使用,甚至建议绝大多数患者一旦发生骨转移就开始使用骨靶向药物(BTA)。在转移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这两种与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具有相似良好预后的实体恶性肿瘤中,大多数骨转移患者接受了骨靶向药物(BTA),使用骨靶向药物双膦酸盐明显降低了骨骼并发症(SRE)的发生率,因此使用骨靶向药物(BT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于骨转移患者在骨转移后的肿瘤抑制、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临床应用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