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肾脏肿瘤,占据肾脏恶性肿瘤的70%以上。由于肾脏的特殊位置和功能,肾细胞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在肾细胞癌的治疗中,帕唑帕尼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在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帕唑帕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临床实践的证明。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帕唑帕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安慰剂组,且药物耐受性良好,副作用较小。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帕唑帕尼联合其他药物如顺铂、依托泊苷等可以进一步提高肾细胞癌的治疗效果。
帕唑帕尼用法用量
800 mg口服每天1次不和食物一起服药(至少在进餐前1小时或后2小时)。基线中度肝损伤 – 口服200 mg每天1次。
严重肝损伤患者不建议使用。
帕唑帕尼作用机制
帕唑帕尼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VEGFR-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和-3、细胞因子受体(Kit)、白介素-2受体可诱导T细胞激酶(Itk)、白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和穿膜糖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c-Fms)的一种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体外,帕唑帕尼抑制VEGFR-2、Kit和PDGFR-受体的配体诱导的自身磷酸化,在体内,帕唑帕尼抑制在小鼠肺中VEGF-诱导的VEGFR-2磷酸化,一种小鼠模型中血管生成,和一些人类肿瘤在小鼠中移植瘤的生长。
但是,帕唑帕尼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口干、乏力、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压、出血、心脏问题等。因此,临床医生在应用帕唑帕尼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严密监测。
除此之外,帕唑帕尼也存在一些限制。一些患者可能因为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而不能使用,有些患者可能会因为药物的高昂价格而无法承担。因此,帕唑帕尼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用药。